浙江开放大学权威题库平台:覆盖形考作业、期末试题、历年真题,一站式备考助手!
开放大学试卷作业题库

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?

立即关注 渝粤题库微信公众号,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
浙江开放大学
扫码关注

作业辅导
扫码关注
论文指导
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
浙江开放大学民法学#学习行为评价

浙江开放大学民法学学习笔记与心得

一、课程概述

浙江开放大学的《民法学》课程是我本学期选修的核心课程之一,由校内资深法学教师结合线上教学平台系统讲授。课程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为核心,涵盖民法总论、物权、债权、人格权、婚姻家庭、继承权及侵权责任等模块,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、制度框架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。教材选用《民法典》官方释义及配套案例分析,辅以线上视频讲解、讨论区互动和模拟试题练习,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。

二、学习方法与策略

1. 系统梳理框架

民法内容庞杂,我首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,将民法典的七大编内容逐一分解,明确各章节的逻辑关系。例如,将“物权编”中的所有权、用益物权、担保物权等分类整理,帮助记忆和理解。

2. 结合案例学习

民法理论需要通过案例才能深入理解。我利用课程提供的经典案例(如“高空抛物责任”“合同违约纠纷”)进行分析,并主动搜索社会热点事件(如“人脸识别第一案”“宠物狗伤人事件”)进行延伸思考,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现实问题挂钩。

3. 线上资源与线下复习结合

课程视频和在线测试是主要学习资源,我坚持每周固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,并利用周末整理笔记、总结重点。此外,通过参与课程论坛的讨论,与其他学员交流对难点问题的理解,拓宽思路。

4. 法律条文与司法解释对照

民法典的条文需结合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才能准确适用。我下载了《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电子版,遇到争议条款时,通过对比不同解释版本和案例判决,加深对法律适用的理解。

三、重点难点解析

1. 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

- 难点:平等原则、自愿原则、公平原则等看似简单,但在具体案例中如何平衡冲突?例如,合同自由与格式条款规制的矛盾。

- 突破:通过分析“消费者与商家格式合同纠纷案”,理解民法典第497条对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,认识到“公平”对“自愿”的限制。

2. 物权变动规则

- 难点:物权变动中的“合意+公示”原则(如不动产登记、动产交付)与合同效力的关系容易混淆。

- 突破:通过“二手房买卖未过户是否有效”的案例,明确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的区分:合同成立即产生债权效力,但物权变动需完成登记或交付。

3.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

- 难点:过错责任、无过错责任、公平责任的适用场景及举证责任差异。

- 突破:以“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案”为例,理解无过错责任(民法典第1248条)下,动物园需证明已尽管理职责才能免责,而受害人无需证明动物园有过错。

4. 婚姻家庭与继承的伦理与法律冲突

- 难点: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处理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法律价值的冲突?例如“彩礼返还”“遗嘱效力”等问题。

- 突破:通过对比民法典第1042条对彩礼的规定与地方习俗,认识到法律在维护婚姻自由与财产公平分配中的平衡作用。

四、经典案例分析

1. 相邻权纠纷案

- 案例背景:某小区住户在阳台安装外置空调外机,导致楼下住户房屋渗水,引发赔偿争议。

- 法律分析:依据民法典第288条“相邻关系”原则,楼上住户需承担合理注意义务,若其安装行为超出必要限度且未采取防漏措施,则需承担侵权责任。

- 学习启示:相邻权的核心是“容忍义务”与“损害赔偿”的平衡,需结合具体行为的社会可接受性判断。

2. 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案

- 案例背景:某游戏玩家去世后,其家属要求继承游戏账号内的虚拟装备,游戏公司以“账号仅限本人使用”为由拒绝。

- 法律分析:民法典第127条首次承认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,但具体继承规则尚不明确。结合第1122条遗产定义,虚拟财产若具备财产价值且可转移,应纳入遗产范围。

- 学习启示:民法典对新兴事物的开放性态度,法律需随社会发展不断完善。

3. 高空抛物责任案

- 案例背景:某小区发生高空抛物致人重伤,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。

- 法律分析:根据民法典第1254条,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承担补偿责任,但可事后追偿。物业若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,也需承担责任。

- 学习启示:法律在保护受害人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创新设计,体现了“社会共治”理念。

五、学习收获与体会

1. 法律思维的培养

学习民法后,我逐渐学会用“权利-义务-责任”的逻辑框架分析问题。例如,在租房合同纠纷中,能快速定位到合同条款是否合法、违约方是否尽到减损义务等关键点。

2. 对民法典的理解深化

民法典被誉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通过系统学习,我认识到其不仅是权利的宣言书,更是解决矛盾的工具。例如,第1165条的过错责任原则,为日常纠纷提供了明确的归责路径。

3. 法律与生活的联系

民法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法律无处不在:从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(第621条),到个人信息保护(第1034条),民法典为个人权益提供了全方位保障。这激发了我对法律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兴趣。

4. 对法律职业的向往

通过分析案例,我感受到法律人的责任与使命。例如,在“人脸识别第一案”中,法院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体现了司法对新兴技术的审慎态度,这让我萌生了进一步学习法律、从事法律工作的想法。

六、未来学习计划

1. 深入研读司法解释

民法典的许多条款需要结合司法解释才能准确适用,下一步计划系统学习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〉的解释》,尤其是物权、合同和侵权责任部分。

2. 参与法律实践

- 模拟法庭:尝试以民法典为依据,参与线上模拟法庭活动,锻炼法律文书写作和辩论能力。

- 法律咨询志愿活动:利用所学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法律咨询,将理论转化为实践。

3. 拓展相关领域知识

民法与商法、经济法等学科交叉紧密,计划选修浙江开放大学的《商法学》或《经济法》课程,形成法律知识体系的互补。

4. 关注法律动态

民法典自2021年实施以来,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不断更新。我将持续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,更新知识库,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。

七、总结

学习民法学的过程如同构建一座法律的“大厦”,每一编、每一章都是支撑这座大厦的梁柱。通过系统学习,我不仅掌握了民法的基本原理,更学会了用法律视角观察社会现象。例如,看到新闻中“宠物伤人”事件时,能快速联想到民法典第1245条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;在签订合同时,会主动审查条款是否符合第496条的公平原则。

浙江开放大学的民法学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尤其是线上案例库和互动讨论环节,极大提升了学习效果。未来,我将继续夯实民法基础,同时探索法律在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,努力成为既能理解法律文本,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学习者。

附录:

- 推荐阅读:王泽鉴《民法思维》、杨立新《民法总论》

- 学习工具:中国裁判文书网、民法典在线查询平台

- 典型案例:江歌案(生命权、身体权、健康权)、蛋壳公寓破产案(合同解除与消费者权益)

通过本次学习,我对民法典的体系化理解显著提升,也深刻体会到法律不仅是规则,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。未来,我将继续以开放、严谨的态度深化对民法学的研究,让法律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与职业发展。

(字数:约1500
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    评论留言

    昵称

    个人资料
    个人资料
    浙江开放大学试题答案库 | 形成性考核题库+作业解析+期末复习资料
    • 文章2894
    • 评论0
    • 微语0
    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