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本站!这是一条测试公告。
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?
立即关注 渝粤题库微信公众号,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作业辅导
扫码关注
论文指导
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浙江开放大学应用写作(汉语)学习行为评价
浙江开放大学应用写作(汉语)学习心得
——以实践为导向的写作能力提升之旅
目录
1. 课程概述与学习背景
2. 学习收获与核心知识点
3. 应用写作技巧的实践应用
4. 挑战与突破: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
5. 总结与未来计划
1. 课程概述与学习背景
课程定位
浙江开放大学的《应用写作(汉语)》课程是一门以实用为导向的写作技能课程,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应用文的基本规范、结构技巧及实际应用场景。课程内容涵盖公文写作(如通知、请示、报告)、事务文书(如计划、总结、调查报告)、商务文书(如合同、广告文案)以及日常应用文(如申请书、演讲稿)等。
学习动机
作为在职人员,我选择这门课程的初衷是提升职场中的文书处理能力。此前,我在工作中常因格式不规范、逻辑不清晰导致沟通效率低下,希望通过系统学习解决这一痛点。此外,课程的灵活性(线上+线下结合)也符合我兼顾工作与学习的需求。
2. 学习收获与核心知识点
(1)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框架
- 三段式结构:多数应用文遵循“开头(目的/背景)—主体(内容/分析)—结尾(总结/呼吁)”的逻辑,例如通知需明确时间、地点、事项,总结需分阶段成果与不足。
- 格式规范:通过课程学习,掌握了不同文体的格式要求,如公文的“标题+主送机关+正文+落款”,商务信函的“称呼+正文+结尾敬语+签名”等。
(2)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简洁性
- 避免模糊表述:例如将“情况不太好”改为“2023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15%”;
- 删减冗余信息:通过案例分析,学习如何提炼核心内容,避免“流水账式”写作。
(3)常见错误与纠错方法
课程中通过大量案例分析,总结出以下高频错误及解决方案:
| 错误类型 | 示例 | 纠正方法 |
|--|-|--|
| 格式错误 | 通知中未标注具体时间 | 严格遵循“年月日时”格式 |
| 逻辑混乱 | 调查报告未分点说明问题 | 使用“总—分—总”结构,分点论述 |
| 用词不当 | 将“请务必参加”改为“请积极参加” | 根据文体调整语气,公文需正式,信函可稍委婉 |
3. 应用写作技巧的实践应用
(1)公文写作实践:以“会议通知”为例
- 目标:组织部门年会,需通知50名员工。
- 步骤:
1. 标题:明确主题,如《关于召开2023年度部门总结大会的通知》;
2. 主送单位:列出参会部门或人员名单;
3. 正文:
- 时间:2023年12月20日 14:00
- 地点:公司三楼会议室
- 内容:总结年度工作、表彰先进、部署2024年计划
- 要求:携带笔记本、提前10分钟到场
4. 落款:部门名称及日期。
- 效果:通过规范格式和清晰信息,参会率从70%提升至95%。
(2)商务文书实战:撰写合作意向书
- 难点:如何在有限篇幅内既体现诚意又明确条款。
- 技巧应用:
- 开头:简述合作背景与目标;
- 主体:分点列出合作内容(如技术共享、资源支持)、双方权责、保密条款;
- 结尾:表达期待并附联系方式。
- 成果:成功与合作方达成初步意向,后续谈判效率显著提高。
4. 挑战与突破: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
(1)挑战一:理论与实践脱节
- 问题:初期学习格式规范后,仍无法灵活运用于实际场景。
- 解决方法:
- 通过“案例仿写”练习,模仿优秀范文的结构;
- 参与小组讨论,分析同学作品的优缺点。
(2)挑战二:时间管理困难
- 问题:工作繁忙导致学习时间不足,作业拖延。
- 解决方法:
- 制定每日30分钟学习计划,优先完成高优先级任务;
- 利用通勤时间听课程音频,碎片化学习。
(3)挑战三:语言表达僵化
- 问题:过度追求规范性,导致文字生硬、缺乏亲和力。
- 解决方法:
- 在商务信函中适当加入礼貌用语(如“顺祝商祺”);
- 参考课程推荐的《应用文写作范例集》,学习如何平衡正式与灵活。
5. 总结与未来计划
学习总结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我不仅掌握了应用文的写作规范与技巧,更深刻体会到“写作即思考”的核心理念。写作能力的提升,本质上是逻辑思维、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。
未来计划
1. 持续精进:通过阅读《应用写作教程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)巩固理论;
2. 实践拓展:尝试撰写更复杂的文书(如项目可行性报告);
3. 分享经验:在工作中担任“写作小导师”,帮助同事提升文书质量。
附录:推荐学习资源
- 书籍:
- 《现代汉语应用写作教程》(浙江教育出版社)
- 《商务文书写作实务》(清华大学出版社)
- 在线工具:
-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系统(学习规范格式)
- 百度文库应用文模板库(参考案例)
笔记日期:2023年11月
记录人:XXX
后记:写作是职场人必备的“隐形竞争力”,而浙江开放大学的课程让我找到了打开这扇门的钥匙。未来,我将继续以“实用、精准、高效”为原则,让写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,而非负担。